盐图听书丨《道德经》:仰可观宇宙之变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

  • 发布时间:2023-08-29 11:33:20
  • |
  • 作者:盐池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48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以上名句出自《道德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道德经》作为传世经典,短短5000多字,藏着满满的人生哲理。它告诉了我们每一个人修身养性、行事为人所应遵循的法则,指导着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世界、周围以及自己。 


01

为人之道:回归本心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意思是说:五彩斑斓的颜色,让人眼花缭乱;高低嘈杂的声音,让人头晕目眩;口味各异的食物,让人舌头失味;而名利财物、奇珍异宝,会让人欣喜发狂失去本心,从而忘记了初衷。

现在,越是简单的人,想的事少,对待一件事、一个人更专心,不会弯弯绕绕;越是简单的人,他不会在意别人的评价,只会遵从自己的内心。而生活的智慧,最重要的就是守住本心、回归本心。


02

生活之道:祸福相依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的哲学讲究辨证的看待事物,他认为福可为祸,正可为奇,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许多人经常以自己的得失来衡量事情的好与坏,然而人们看到的只是事情的表象,有许多事情其实无法立马判定是福是祸。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塞翁失马”的寓言故事,所以福可能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这就告诉我们不要执着问题的表象,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03

处世之道: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能够去人们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最接近于道。

由此可见,水之道即是人的处世之道。做人退一步,格局便进一步。保持一份尊重与谦让,是难得的修养与美德。


640.jpg?v=1746911730479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