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览|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五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九)

  • 发布时间:2023-06-26 18:27:12
  • |
  • 作者:盐池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44次
图片

年华易老 技·艺永存



图片


第五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传承人记录成果特展





6月10日,是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宣传等方面的作用,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盐池县图书馆响应国家图书馆的号召,与全国220余家图书馆联合主办“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五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项目传承人记录成果特展”线上展映活动。


图片

特展聚焦“人类遗产,中国智慧”“建档记录,履约实践”两大主题,依托近年来我国非遗记录工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取得的成果,回顾20余年来我国的申遗历程,梳理我国20年来在非遗保护建档记录方面的履约成果,展示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43个项目的独特魅力和保护传承取得的可喜进展。通过对记录成果的展映,让人民群众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共同欣赏非遗的多彩魅力,共同享有非遗保护的优秀成果,共同开创非遗保护工作更美好的未来。



图片

线上展映(九)


盐池县图书馆将在6月13日-7月9日期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分期对27项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非遗记录工程成果进行展映。



18.西安鼓乐




图片


领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列入时间:2009年列入


名录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映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安鼓乐-顾景昭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文简介: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公元618年至907年)、宋(公元960年至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19.麦西热甫






图片


领域: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列入时间:2010年列入


名录类型: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映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维吾尔族却日库木麦西热甫)-艾力·依布拉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中文简介:


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民族中,流传着麦西热甫。麦西热甫是维吾尔族人民文化传统最为重要的承载者。完整的麦西热甫活动包括一系列丰富的习俗和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民间艺术、杂技、口头文学、饮食及游戏。维吾尔木卡姆是此项活动中最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它将歌唱、舞蹈和娱乐结合在了一起。人们还可以在麦西热甫这里学习了解他们的传统风俗习惯。了解其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的司仪、参与活动的表演名家,以及参加活动的全体维吾尔族民众,是麦西热甫的主要传播者和继承者。




20.中国活字印刷术





图片


领域:传统手工艺


列入时间:2010年列入


名录类型: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映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木活字印刷技术-林初寅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文简介:


中国的木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在浙江瑞安等地依然使用这种技术编印谱牒。男性经过训练完成汉字的刻划,经过刻字、捡字、排字等程序后进行印刷。这需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古汉语语法。女性承担裁纸和装订的工作,直到完成宗谱的印刷。活字书页拆解之后可以反复使用。春夏秋冬,工匠们带着一套套的木活字和印刷工具,行走在地方社群中,从一个祠堂到另一个祠堂。他们用手工完成谱牒的印制。谱牒的印制完成之后有专门的仪式,印刷工匠将其放置好,锁在箱子中以便保存。木活字印刷术主要通过家传口授的方式传承。




21.京剧




图片


领域:表演艺术


列入时间:2010年列入


名录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映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京剧-朱绍玉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京剧-尚长荣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京剧-赵燕侠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京剧-张幼麟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文简介:


京剧是一种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在中国各地都有广泛的表演,但北京、天津和上海仍是主要的演出中心。京剧的唱、念主要使用北京方言,剧本则遵循一系列注重形式和韵律的严格规则而创作。各剧目讲述历史、政治、社会和生活的故事,在娱乐的同时也传递信息。音乐在京剧中起到关键作用,不仅可以设定演出的节奏、营造出特别的气氛,而且还可以塑造人物并引导故事的进展。如“文场”使用管弦乐器,像音质高亢的京胡和长笛,而“武场”则使用班鼓、大锣等打击乐器来烘托。演出的特点是演员表演公式化与象征风格,这些都是通过既定的手、眼、身、脚动作编排来实现的。传统上舞台布景和道具保持在最低限度,但服饰华丽,脸谱夸张,并用简洁的符号、颜色和图案来描绘人物的个性与社会身份。京剧主要是在师徒之间进行传承,徒弟通过口头指导,观察和模仿学习基本表演技能。京剧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戏曲审美理想的集大成者,并且作为中国文化遗产得到广泛认可。

图片


-END-



图片